翰墨艺坛两高洁
2018-07-18 17:21:45
  • 0
  • 0
  • 17
  • 0

翰墨艺坛两高洁
    旧时福建福州城,居民房屋多为木料结构,墙面隔间都是木板。穷苦人家房屋的外墙,一般是竹篱笆涂泥,聊避风寒。因此火灾频发,素有“纸裱福州城”之称。
       清朝时朝廷曾建有消防队伍——名曰“伙军”,专门应对火灾。后政局不稳,官场腐败,“伙军”渐无作为。因此福州火灾频繁而失控,此情延续多年。直到民国北伐胜利后,福州地方民办救火会相继成立,火灾方有所改观。
       根据福州档案馆档案记载,福州城内每年大火灾至少有二、三次,每次千余间、数百间不等。损失惨重,民不聊生。
       民国五年(1916年)7月16日,福州南台洋中亭大火,烧毁店铺2000余间,灾情极重。
       在京的福建省人,心系家乡,他们千方百计极力募捐,为家乡赈灾。其中有一项是邀请京城名伶义演,然后将所得剧资,全部作为赈灾款,救济福州灾民。
       义演在京城吉祥园开演,其中主要角色有谭鑫培、梅兰芳。
       梨园谭、梅之艺,盖世无双,二人联袂,珠联璧合。尤其梅兰芳,德艺双馨,粉丝众多。
       操办者打算在演出之后,以重金酬谢各位名伶。他们将此意婉告梅兰芳,梅兰芳坚辞不受。他告诉操办者,自己一向敬仰福州林畏庐老人,只想得到他的画扇一柄,以寄托钦佩。
       林畏庐,即林纾,字琴南,号畏庐,别署冷红生。1852年出生于福建闽县(今福州)。晚称蠡叟、践卓翁、六桥补柳翁、春觉斋主人。室名春觉斋、烟云楼等,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、翻译家。他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,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,不下三、四万卷。林纾博学强记,能诗,能文,能画,有狂生称号。光绪八年(一八八二)举人,官教论。工於画,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,继而浓厚近戴熙。偶涉石涛,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。其题画诗云:“平生不入三王派,家法微微出苦瓜,我意独饶山水味,何须攻苦学名家?”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,淡墨薄色,神致生动。一八九七年年,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《闽中新乐府》和让洛阳“一时纸贵”的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译本,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著译生涯。即,林纾是外国名著《茶花女》的最初翻译者。
       光绪二十六年(一九零零年),林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。所作古文,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,任北京大学讲席。辛亥革命后,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,推重桐城派古文。创办“苍霞精舍”——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。
       林纾晚年居北京,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。著畏庐文集、诗集、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。
       林纾作为福州人,自然对家乡的这次火灾十分关心。闻名伶梅兰芳有此义举,虽不相识,感其嘉义知音,立绘一团扇赠之。并题一绝云:“自写冰纨赠畹华,盈盈比玉更无瑕。最怜宝月珠灯下,吹彻银笙演葬花。”畹华,即梅兰芳。梅兰芳得扇,自是异常珍爱。
       由是,艺坛名家与翰墨名儒,为赈济灾民而引出的一段知遇佳话,在京畿流传。
       偶读民国遗事,书海拾贝,以记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